2025 年 8 月 10 日,一项在 RNA 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重磅发布 ——北京大学 / 昌平实验室魏文胜教授团队与圆因生物携手,在国际知名期刊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发表了题为 “Self-splicing RNA circularization facilitated by intact group I and II introns” 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提出了两种全新的体外 RNA 环化技术,不仅为 RNA 环化领域带来了革新,也凸显了圆因生物在环状 RNA 平台搭建方面的卓越实力。
—来源:Nature Communications官网—
此次研究推出的两种技术分别是通过反式剪接进行的内含子 - 外显子置换(PIET)和用于 RNA 环化的完全自剪接内含子(CIRC)。其中,PIET 借助 I 型内含子剪接的第二步,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替代环化策略。而 CIRC 技术更是展现出显著优势,它利用 I 型和 II 型内含子的天然完整形式,无需进行内含子工程改造,这一特性使其在操作便捷性上远超传统方法。与内含子 - 外显子置换(PIE)相比,CIRC 在温和条件下就表现出更高的 RNA 环化效率和更快的速度,为 RNA 环化过程提供了高效保障。
利用CIRC技术,研究团队成功环化了编码全长肌营养不良蛋白(约 12,206 个核苷酸)的 RNA,并实现了 427 KDa 蛋白的完整表达。这一重大突破,彻底打破了环化 RNA 编码蛋白大小的限制,为大分子量蛋白缺失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。
不仅如此,CIRC环化平台还具备诸多独特优势。通过 CIRC 技术能够生产无疤痕 circRNA 和免疫原性极低的 circRNA,这意味着其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,提升治疗的安全性。同时,该平台可在内含子中引入 poly (A) 序列,从而与基于 oligo (dT) 的纯化体系兼容,极大地提高了 circRNA 生产和纯化的便利性,为其在研究和治疗应用中的规模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图1: 通过PIET 和CIRC 进行RNA
图2:CIRC 环化不同序列长度的RNA
环状 RNA 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平台技术,应用前景十分广阔。目前,圆因生物的研发管线已覆盖肿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,包含治疗性肿瘤疫苗与体内CAR-T等重磅项目。凭借其优势显著的环化平台,圆因生物未来有望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,为全球患者带来福音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5-62607-y